杏坛荟 > 详情

巧用历史地图资源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

2024-03-08 16:36

2081人阅读 收藏

【摘要】历史地图在历史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空间观念,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本文探讨了如何运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包括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发展史、救亡图存责任担当意识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奋斗精神。通过运用历史地图,能够增强学生的历史感、领土意识和民族团结价值,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地理分布,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历史地图、核心价值、历史教学

专栏介绍:学科网百万级别新媒体加持,期待您的分享!(🔥投稿方式请见文末)

温馨提示:全文约3000字 阅读需约8分钟。投稿文章为老师原创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近代伟大的思想家梁启超在《<中国地理沿革图>序》中认为:“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可见,空间观念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于友西在《中学历史教学法》中指出:历史地图“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形势,能给学生以宏观的、整体的认识,能为以后学习有关的知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历史地图能够收到文字表达难以实现的直观效果,它与教科书紧密配合,是取得历史最优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历史地图资源,能够更精炼直观地再现当时历史的情境,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空间观念,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更准确地全面把握历史发展的轨迹,拓展历史学习,从而有效地减轻记忆负担。

本课题主要探讨的是如何运用历史地图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呢?核心价值是高考评价体系中重要内容之一。2019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组成。四层指的是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这四部分。核心价值主要包括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法治意识)、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品德修养、奋斗精神、责任担当、健康情感、劳动精神)等。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以核心价值为引领,具体体现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

我们现在使用的《中外历史纲要》是教育部编写的教材,同时配套使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中国地图出版社教材出版分社编著的《历史地图册必修中外历史纲要》。本地图册将唯物史观贯穿始终,以同时段中外相关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所构成阶段历史现象的时间轴为经,以历史地图空间为纬,从时空维度力求客观、全面地呈现课标和教科书所设置的重要内容,并以问题导引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科核心概念,形成以学科视角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如何运用历史地图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呢?

一、运用历史地图历代疆域图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发展史

运用《秦朝疆域图》、《西汉疆域形势图》、《唐朝疆域形势图》、《清时期疆域全图》、《中华民国全图》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等地图中的疆域四至、统治区域、行政政区管理、政治权力中心、民族分布等相关信息,让学生明晰我国今天的行政版图是从古至今不断演进变化的结果的历史线索;明白中华民族大家庭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国悠久历史文明是由多民族共同缔造的;明白西藏、台湾、钓鱼岛等是中国自古及今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领土。

通过历史地图,既能增强学生厚重的中国历史感,又能认知祖国的内涵、领土的意义、民族团结的价值、尊重历史的必要。这种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是文字表述无法代替的。通过这些历史地图,尤其是秦朝和清朝,让学生更加清楚认识到中华民族通过几千年的不断民族交融,才形成了今天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局面。

二、运用历史地图近代列强侵略图培养学生的救亡图存责任担当意识

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先后开辟了15个通商口岸。我们可以借助《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来记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弄清它们的方位,记住它们的名字,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这两幅地图引导,还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概括其地理分布特点,很容易得出:交通便利,通商口岸开辟的早、与西方接触的早、便于学习西方、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劳动力充足、对外贸易方便等因素,这就从自然和社会的角度明晰了近代东部沿海地区及一些重要城市为什么会率先成为近代工业产生之地、民主革命及政治运动发源地、思想文化传播中心、民主仁人志士诞生地?乃至成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的重要成因。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通过《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图》让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才能理解当时维新变法的救国救民的重要性。当戊戌政变扼杀了维新变法后,革命就显得合情合理了。先进中国人救亡图存的责任担当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

三、运用与中共有关的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奋斗精神

通过向学生展示《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两幅地图,既能使学生明白两者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及原因,又能让学生充分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分布概况、特点、原因等较抽象的知识。

中共在“一五”计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文革”以及改革开放这4个历史时期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通过对比和区分每个时期的示意图,我们就会从中挖掘出这样一些知识:在《“一五”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中,“一五”计划建设主要成就有:“飞、机、汽、钢、一桥、两铁三路”。其特点是:结构---重工业为主;空间分布上---工业集中于东北三省,铁路---中东部山区,公路---以西藏为中心;原因----得益于苏联的帮助。反映50年代中期以前中苏关系非常友好。在《1957—1966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中,铁路建设开始向西北(兰新线、包兰线)、西南(成昆线、湘黔线)地区推进,基础工业集中在钢铁(武钢、包钢)和石油(大庆、大港油田);在《1966-1976年主要建设成就示意图》中,建设成就明显比前两个时期减少了,说明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进行经济建设的重要条件;在《1978—1999年我国工业建设部分重要工程示意图》中,工业成就涉及面广——交通、能源、石化、水利、计算机等;空间分布广;技术水平高等特点。反映通过对外开放,吸收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通过对比4幅地图,学生就能掌握各个时期建设的主要特征,把散乱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如果在教学中随时提醒学生把类似地图进行对比,养成一种习惯,比较能力肯定会有显著提高。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历史地图来进行教学,其作用还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学习、善于总结、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就不难发现它的益处多多。总之,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做教研、教改工作,注意运用历史地图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立德树人,启智润心,尽心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附记】本文系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课题“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四层’视角下的教学案例研究——以普通高中历史地图册为例 ”(项目编号SGH23Y2003)研究成果。

文末小贴士

01作者介绍

南友锋,现任教于商州区高级中学,学科网精品团队教研员、《三秦文学》微刊编委、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全国历史教师教育学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获得荣誉10余项,主持参与并按期完成历史课题9项,在《历史档案》《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教学考试》《陕派教育》等媒体发表文章50余篇,长期承担各级原创试题命制工作,参与编写了《高考备考规律与学·培优——专题复习一体化提分解决方案》等书。


02投稿通道

教师频道面向一线教师,全面招募原创稿件,稿件一经采用将有电子证书及实物礼品奖励。投稿请扫描二维码加入群聊,与全国各地教师共同交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