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荟 > 详情

原来,你是这样让人心疼的苏轼|品读《记承天寺夜游》

2016-08-10 18:09

0人阅读 收藏

 

【教师说】本期推荐

胡泉,贵州省汤山中学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编著的《新课程写作辅导策略》曾获贵州省教育厅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三等奖。        

胡老师在各种教育报刊中发表教育论文、生活随笔等20余篇,其作品既充满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又充满平实善良的质朴。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原文大意: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全文仅有八十五字,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赏景的情景。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自己复杂微妙的心境。

创作背景: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苏轼因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在黄州任团练副使(团练副使是挂名的地方军事副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将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无不包含其中。纵观全文,景以月为线,人随月生情,情景交融,真是一轮清辉,几种闲愁。

胡泉老师品读:

    “月色入户”,点出了“夜”的特点是月色溶溶,如此良夜,如此月光,激活了作者的情思,于是“欣然起行”。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月光临照,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推见到月色之明了;“水中藻、荇交横”,可以推见月光之清了。月光透过竹叶柏枝,投影地上,才会形成如此奇妙的景象。而积水空明和藻荇交横,相映生色,互相烘染,就平添了月夜夜游的三分美景了。

    本文是写景的,但景中有情,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入夜“解衣欲睡”,其闲散可见一斑;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颇有闲情;与友“步于中庭”,观赏“竹柏影”,更具闲致。描述如此之细无不突出“闲”字。结局自称“闲人”更是点睛之笔。“闲”是文眼,更是情之所现。怎一个“闲”字了得!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连发二问,却用不着置答。月色常有,竹柏亦常有,但此夜非仅有竹柏。作者却特写此时月下的竹柏倒影,是否也有某种寓意?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的操守。月光投影于竹柏,不正是纯洁而坚贞的象征吗?但像我们这样赏月的“闲人”却不可多得啊!寥寥数语,让人感慨深长。

    也许你感受到的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忙人”,无闲暇领略这人间美景的遗憾;或许领悟到的是那种安然闲适,平淡致远的心境;抑或是那种不能实现远大抱负,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记承天寺夜游》它蕴含着作者宦海浮沉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有痛苦又有欣喜,有悲凉又有慰藉,有抱怨又有自适,真是有口难言,一言难尽啊。

    在一轮清辉之下,我们品到的又是哪一种闲愁呢?

【教师说】有奖征稿

和这些老师一样勇敢亮出你的态度!

【教师说】是学科小博士和学易云联合为老师打造的自由交流栏目。在这里:老师可以就一件事、一个观点畅所欲言、抒发情感,也可以讲述教学故事、发表教学心得!

1.投稿要素:

    姓名(或笔名)+个人介绍+作品(文字word,舞蹈音乐视音频,书画照片等)

2. 稿件发布:

学科网旗下中学学科网/小学学科网、学科小博士微信、学易云微信、学科网在网易、搜狐、腾讯等媒体的自媒体公众平台。让学科网1600万用户在以上平台看到您的作品!

3. 活动评选:

每个季度推荐一次“明星老师”名单,将获学科网精致礼物。

4. 联系方式:

杨老师  QQ:834232357  邮箱:785427589@qq.com  【教师说】QQ群:489465516

 

往期老师文章:

《一线教师日记:让学生找到自己的路》

《世间花有千百种,文人为何独爱梅?》

《段国元老师话李白、杜甫、苏轼和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