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8142050 分类: 素材 , 广东 , 2018 资源大小:157KB
资料简介:
《项链》(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揭阳第三中学 谢燕藩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开始学习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名作《项链》。整体把握了小说的情节,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最终了解到项链的真相。我们说,这篇小说的构思十分精巧,它的结尾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种结尾称为——(生:欧亨利式结尾),那么作者是如何做到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呢? 生:用伏笔和铺垫。 师:铺垫是—— 生:爱慕虚荣。 师:对,爱慕虚荣。小说有长篇幅的心理描写表现这一特点。因为爱慕虚荣,她才会参加宴会要买衣服,还要买项链,没有钱还要借,借了又丢,这是铺垫。 师:伏笔我们说有三个地方暗示项链是假的。 生:借项链时福雷斯蒂埃太太很爽快。 师:对,项链本来很昂贵,但女友却很爽快。另外呢? 生:珠宝商说“我们这里没有卖项链,只是卖了装项链的盒子”。 师:对,第三个是? 生:还项链的时候,朋友很随意,看也没看。 师:对,这也太马马虎虎了。这些细节暗示了假项链是有迹可循的。今 [来自e网通客户端]